【人民城市·温情中国】在森林里建一座城市观景台
来源:小九直播平台 发布时间:2024-12-25 20:49:39
来源:小九直播平台 发布时间:2024-12-25 20:49:39
央广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(记者 朱冠安)远处的山峦如同水墨,衬托起国贸CBD、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北京地标建筑;天空透蓝无比,不时有几只红隼飞过,落在结冰的湖面上;湖面倒映着天空,植被绵延,城市与森林的相融尽收眼底……这是站在北京市丰台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观景台(简称“南森观景台”)的“第一视角”。
高峰时期,每天有约1万余名游客登上南森观景台。在小红书、微博等社交平台,南森观景台逐渐跻身“顶流”。“在燕景台邂逅一场日落”“免费公园360度俯瞰北京”等线日建成开放的观景平台,正成为首都市民的又一个“打卡点”。
冬至日,寒意尽显,但丝毫未阻挡人们“登高望远”的热情。登上南森观景台,俯瞰冬日里的北京,京城的现代与传统,在这里一览无余。
“在南森观景台追日落,不知不觉成了我的社交名片。”宋阳在南苑生活了40年。对于游客来说,这里是一个景点,而对于宋阳来说,这里是他的家乡。“以前这里是一个没什么特点的土坡,小时候会来这里玩土。”看着家乡的变化,宋阳感慨良多。“已经习惯了下班来南苑遛弯锻炼。5月1日观景台建成开放之后,我第一时间‘冲’了上来。在朋友圈发了在观景台上追日落的照片,好多朋友都问我这是哪?是新开的景点吗?”
宋阳的这条朋友圈收获了数百个点赞,他也用实际行动“擦亮”着他的这张社交名片。“我会带着我的朋友登上观景台,给他们介绍周边的环境,包括我小时候在哪玩,小时候是啥样子。给他们讲我家乡的故事,也想让他们把这些变化传播出去,让更多人了解。”
与宋阳在朋友圈“圈粉”不同,摄影博主乐乐在社会化媒体发布“南森观景台攻略”后,也收获了一众关注。“这一波‘涨粉’,我不意外,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出片了。”乐乐在社会化媒体发布南森观景台攻略后,账号的活跃度提升不少。“我经常来,感觉我慢慢的变成了南森观景台‘导游’啦!在森林公园里有这样一个摄影‘胜地’,还是免费的,既能吸氧,又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,幸福感一下就上来了。”
“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规划蓝绿空间1.6万亩,现已建成近万亩无界公园。”在观景台上,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工程运维部主管郭伟介绍,清晨有居民在这里跑步、健身,傍晚有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拍摄落日和北京的灯火,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不仅是“城市绿肺”,更是一个没有“边界感”的友好公共空间。
南森观景台的设计同样体现着“无界”与“友好”。谈到观景台,设计师周宇分享道:“现在我们正真看到的观景台,与最初的设计是很不一样的。方案经历了多次调整、论证,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、服务游客。”
周宇回忆说,最初观景台并没有设计360度环廊,专家提到需要将360度环廊一部分摆上桌椅,成为外摆区,但最后设计方与运营方共同坚持,保留了整体对外开放的360度环廊的布置。“360度环廊能保证游客全方位俯瞰北京,同时也增加平台的容纳量。”周宇介绍,为了把整个观景区域开放给游客,在设计上把功能区集中到场地中央,使游客可以无遮挡无阻碍地观景、拍照、打卡,同时把屋顶区域也全部开放,设计了书吧和顶端观景台阶,增加碳化木材料,使游客可以坐得舒心。
“我们与燕景台一起,经历了这个夏、秋、冬,更期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。届时春暖花开,俯瞰京城万物复苏,实在是美。”在观景台拍下照片后,郭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这样写道。
森林城市,是为人民而建;城市森林,是由自然而来。“在森林里建一座城市观景台,我们精细谋划、精心设计,最终确定将它建造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东土山上。从确定设计的具体方案到建成开放,我们只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。”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观景台主理人谢桂敏介绍,南森观景台命名为“燕景台”,在此观景台登高,可以远眺燕山山脉和北京城,尽赏山水人文之景。
作为生态涵养区,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是如何平衡吸引人流和生态发展的?“为人民而建,是我们的初衷。人与自然也从来都不是矛盾的,人文与生态是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的正循环。”郭伟回应道。
“我用一组数据向你介绍吧!”郭伟如数家珍,“在游客人数屡创新高,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越来越‘火’的同时,这里的湿地生态环境也日趋完善。2024年湿地ECO监测记录野生鸟类资源117种,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,较去年新发现的鸟类有34种,对比2021年81种连续4年递增,增长率44%。记录野生植物资源169种,较去年增加38种,增长率29%。”
生态环境的日趋完善吸引着慢慢的变多的市民前来,“人气”的聚集也为森林带来了更多生机。观鸟爱好者佟浩回忆,2019年这片土地是一些废弃的鱼塘和次生植被,比较荒芜。“森林公园建成后,这里的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,生物多样性提高了不少,来观鸟的人多了起来。”佟浩介绍,“近几年,我们观测到黄胸鹀(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)、红喉歌鸲(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)等鸟类慢慢的出现在南苑,这让我们很激动,也反映了这里的生态环境慢慢的变好。”
高峰时期,每天有约1万余名游客登上南森观景台。在小红书、微博等社交平台,南森观景台逐渐跻身“顶流”。“在燕景台邂逅一场日落”“免费公园360度俯瞰北京”等线日建成开放的观景平台,正成为首都市民的又一个“打卡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