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相控阵雷达碰上隐形战机会发生啥?揭开雷达找飞机的原理
来源:小九直播平台 发布时间:2024-06-03 21:36:05
来源:小九直播平台 发布时间:2024-06-03 21:36:05
任何武器的发展都遵循着“矛与盾”的道理,有克敌制胜的矛,就会演变出克制尖矛的盾,这种发展规律在人类文明中延续了数千年。现代化的武器已经高度发达,但无论如何发展依然离不开这个定理,例如应对坦克发展出的反坦克武器,导弹发展出的反导弹武器,以及潜艇衍生出的反潜武器等等,今天要聊的便是最先进的“矛盾组合”,相控阵雷达和隐形战机。
对比来看,隐形战机属于主动攻击型武器,我们大家可以将其定义为矛的角色,而相控阵雷达则属于被动防守型武器,定义为盾。那么相控阵雷达遇上隐形战机会发生啥呢?要了解这一点,首先必须知道想控制雷达的工作原理。想必大家在电视中都看过,常见的传统雷达一般会在工作状态下进行360度的旋转探测,同时发射电磁波,根据波长的反馈来判断是否有空中威胁存在,传统的潜艇以及舰船雷达都是此种工作原理,只是发射波传播的介质不同,一个在水中一个在空气中。
而传统雷达的弊端就不可以扫描频率低,可跟踪的目标少,若敌方战机速度快,飞得高,传统雷达波可能还没捕捉到就已经受到打击。而相控阵雷达则解决了这一问题,相控阵雷达利用大量独立控制的小型天线单元排列成天线阵面,每个单元都具备独立的移相开关控制,经过控制各天线单元发射的相位,就能合成不同相位波束。这种原理类似于生物学上的“复眼”,可形象地看作苍蝇或蜻蜓的眼镜工作方式。区别是,生物复眼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成像,而相控阵雷达则是成千上万个独立单元波束。这样一来,其探测能力就高出了传统的雷达数十倍甚至数百倍,是对付隐形战机的“利器”。
当然,隐形战机的原理还是有必要提的,要让各位明白为什么要开发如此先进的雷达才能打破隐形战机的“神话”。首先,隐形战机的布局在设计上就要考虑减少电磁波的反射,通过锐利的棱角和边缘以及翼体融合的机身设计减少波的反射,让世界上先进隐形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都小到了极致。其次,隐形战机表明覆盖的隐形材料可以将雷达波吸收或者让它穿透飞机,不能反射回去,在发动机产生的热能处理上,采用弱红外发动机和降温隔热材料,使用燃料添加剂等技术来改变红外辐射的波长,使敌方同样难以探测到红外信号。除此之外,隐形战机甚至进行了降噪,降震动以及抑制自身电磁辐射,来降低敌方电子探测系统的探测概率。
即便是这样,相控阵雷达依然能通过强大的多波束控制,高数据率解决能力,强抗干扰的能力和高可靠性来提高发现隐身战机的概率。近日,美军号称世界最先进F-35隐形战机就被雷达捕捉了,伊朗利用俄制相控阵雷达在600公里外将F-35“抓个正着”,并实现持续跟踪锁定,再次证明了相控阵雷达对隐形战机的探测能力。